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我国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古籍。据估算,我国百年以上的古籍约5000万册,这些古籍文献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经验智慧,是滋养民族精神的丰富食粮。各省市先后成立了古籍保护领导小组、保护中心和专家委员会,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完成了170万部古籍的普查登记,命名了一批国家古籍修复中心。古籍保护领域还存在以下问题:我国现有古籍修复人员仅千人左右,专业人才队伍极度匮乏。大量古籍点校本、注释本面世,其中部分出版物质量低劣,无法反映古籍原貌。三是宣传古籍保护工作重要性,增强民众的古籍保护意识。
关键词:古籍保护;文化;保护工作;民族精神;中华古籍;重要讲话;习近平;估算;古籍文献;古籍修复
作者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我国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古籍。据估算,我国百年以上的古籍约5000万册,这些古籍文献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经验智慧,是滋养民族精神的丰富食粮。
近10年来,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2007年,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各省市先后成立了古籍保护领导小组、保护中心和专家委员会,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完成了170万部古籍的普查登记,命名了一批国家古籍修复中心。国务院公布了5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180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建设启动,完成了一批珍贵古籍的影印出版工作。
但与现存古籍相比,以上举措还无法实现理想的保护效果。古籍保护领域还存在以下问题:我国现有古籍修复人员仅千人左右,专业人才队伍极度匮乏;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古籍外流现象非常严重;部分图书馆存在利用馆藏古籍非法牟利现象;大量古籍点校本、注释本面世,其中部分出版物质量低劣,无法反映古籍原貌。
除了以上问题,最需要重视的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一是海量的古籍文献,亟须专门立法予以保护。当前古籍保护、修复、翻译、校订、人才培养、机构建设等方面,存在混乱无序现象,需要法律予以规范;二是专门法律的出台能够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文化自信;三是宣传古籍保护工作重要性,增强民众的古籍保护意识。因此,《中华古籍保护法》的编纂工作势在必行。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