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杠杆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降低经济对杠杆的依赖性,降低全社会融资结构中对债务融资的依赖程度。根据笔者对一些省份出台的供给侧改革方案中有关去杠杆措施的分析,以及对一些地方供给侧改革推进中有关去杠杆实际情况的调查,发现某些地方政府对去杠杆的认识存在偏差。某些地方政府把去杠杆认知为化解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风险与降低政府债务利息成本,由此采取的措施集中在对辖区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处置,以及置换政府债务等方面。目前对发展资本市场的认识存在偏误,认为只有交易所才是资本市场,只有IPO才是资本融资,导致股权投资扎堆定增与IPO或新三板项目,而市场急需的PE前的资本融资供给不足,从而导致这一层面的融资服务严重不足。
关键词:杠杆;融资;供给;债务;风险管理;地方政府;金融业;改革方案;金融机构;银行业
作者简介:
中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杠杆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降低经济对杠杆的依赖性,降低全社会融资结构中对债务融资的依赖程度。根据笔者对一些省份出台的供给侧改革方案中有关去杠杆措施的分析,以及对一些地方供给侧改革推进中有关去杠杆实际情况的调查,发现某些地方政府对去杠杆的认识存在偏差。某些地方政府把去杠杆认知为化解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风险与降低政府债务利息成本,由此采取的措施集中在对辖区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处置,以及置换政府债务等方面。这种做法,没能解决地方经济中杠杆率居高不下的情况。
要实现去杠杆的目标,关键要从源头解决问题,要从金融制度着手改革金融供给方式。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开展。
一是加快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不仅要建立全国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大力推进地方性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为企业打通资本通道。目前对发展资本市场的认识存在偏误,认为只有交易所才是资本市场,只有IPO才是资本融资,导致股权投资扎堆定增与IPO或新三板项目,而市场急需的PE前的资本融资供给不足,从而导致这一层面的融资服务严重不足。资本市场的形成,取决于信息的聚合对资本的引导,以及实现信息与资本聚合的市场规则。目前市场已经自发地形成了一些信息与资本的聚合形式,如各种创客空间、基金小镇等,但规模小,公信力不够,发展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建议出台有关建立地方性资本市场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地方性资本市场的构建规则与监管体系。
二是制定国家新金融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改革目前以银行为中心、以债务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现代金融业在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三个业种基础上,已经发展为涵盖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六个业种,金融体系由以银行为中心向以市场为中心转变。因此,当前的金融改革,一方面要推动银行业的深化改革,激发银行业发展财富管理与风险管理业务的内在动力,推动金融业发展;另一方面要从监管体系改革入手,理顺金融政策体系,制定有效、科学的金融市场规则,以此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