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良渚、陶寺等年代在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之间的巨型都邑、大型宫殿基址、大型墓葬的发现表明,早在夏王朝建立之前,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较快的区域,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进入了古国文明的阶段。”2012年5月,历时10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公布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联名发表的《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样提出。2015年7月末8月初,记者从南京出发,经杭州、上海、苏州、常州,绕太湖南、东、北侧而行,现场探访了那些沉睡数千年后再度震惊世人的史前文化遗址。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良渚、陶寺等年代在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之间的巨型都邑、大型宫殿基址、大型墓葬的发现表明,早在夏王朝建立之前,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较快的区域,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进入了古国文明的阶段。”2012年5月,历时10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公布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联名发表的《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样提出。2015年7月末8月初,记者从南京出发,经杭州、上海、苏州、常州,绕太湖南、东、北侧而行,现场探访了那些沉睡数千年后再度震惊世人的史前文化遗址。
古国心脏——莫角山
“太湖文明五千年,崧泽良渚踵相连。”良渚文化的核心遗址主要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境内、太湖南侧,在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云集了130多处遗址。莫角山处于中心的中心、良渚古城之内,这里是记者此次探访的第一站。
从杭州市区乘车,沿G104公路向西北方向行驶半个多小时,经过位于美丽洲路的良渚博物院,至祥彭线(老104国道)继续西行5公里,一座高出地面数米、位于道路北侧稻田中的大型土台映入记者眼帘——莫角山,良渚古城的中心地带,良渚古国的心脏。
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的带领下,记者沿着一条泥土小路登上了莫角山,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