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辽上京南塔位于辽上京遗址南约2.5公里的龙头山北侧。辽上京城附近现存佛塔遗址三处——上京北塔、上京南塔、西山坡佛寺遗址,其中上京南塔保存良好,是其中唯一残留塔身浮雕者。
关键词:上京;浮雕;上京南塔;白塔;金刚界
作者简介:
辽上京南塔位于辽上京遗址南约2.5公里的龙头山北侧。据附近出土的乾统二年(1102)《东头供奉官王士方墓志铭》与天庆元年(1111)墨书铭骨灰匣,龙头山在辽时称石盆山,南塔周围即开悟寺寺址。包括《辽史》在内的各种文献都没有关于石盆山与开悟寺的记载,但考虑到辽上京城的特殊构造,上京城系由皇城和汉城二部分组成,辽皇室与被迫迁移到上京的非契丹人得以近距离接触,认为上京南塔能够反映出契丹人和非契丹人共同的宗教信仰与心愿。辽上京城附近现存佛塔遗址三处——上京北塔、上京南塔、西山坡佛寺遗址,其中上京南塔保存良好,是其中唯一残留塔身浮雕者。该塔浮雕的制作技法、造像及其配置彰显出辽代独有的特征,成为研究辽上京佛教文化的重要材料。
辽上京南塔是八角七层密檐式砖塔,呈现辽代佛塔的典型样式。现在该塔初层塔身仅残留包括八大灵塔在内的部分浮雕,塔身八面原来镶嵌有不同种类的浮雕造像。因为久经岁月,这些浮雕造像大部分遗失,目前仅残存21尊,收藏在辽上京博物馆。这批浮雕皆是用红砂岩制成,后部呈凸型,与它对应的塔身部分呈凹型,使两者能够浑然一体地结合。这种塔身浮雕的制作方法比较罕见,可谓上京南塔的一大特色。而且最后使用石灰泥在塔的表面和浮雕接口部分抹面,使辽上京南塔呈现白色的外观。
辽上京南塔具有辽早期佛塔的建筑风格,而塔身浮雕显示稍晚时代的韵味。观察残留的浮雕可知,匠人充分利用红砂岩的柔软质感,雕刻流丽精巧,因而浮雕整体呈现柔和的视觉效果。但浮雕有些细节表现有所省略,并且进行了图案化处理,故而呈现出辽代晚期浮雕特征。据此,推测该塔建造与浮雕制作的时间不同步,塔身浮雕是后来雕刻的。浮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独特,反映当时辽代佛教美术已经发展得颇为成熟。以下分四点依次介绍浮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