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唐山大地震不仅是一种摧毁,也是一种建构。在这场劫难中物质虽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人的精神却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人性的伟大得以全面彰显。如今,大地震已过去40年,但抗震精神却历久弥新,矗立在唐山市中心的抗震纪念碑就是它的明示,四个巍峨高大的立柱指向苍穹,伸展向高远的天际,昭示着抗震精神的伟大意义,彰显着唐山人民的英雄壮举。它成了抗震精神的壮丽图标,成了唐山人心中的美丽符号,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个唐山人的心中。
物质与精神双重建构
唐山抗震精神从来不是抽象的、形而上的,在唐山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实践着这种精神。从一片片废墟到高楼的鳞次栉比,从一条条土路到高速路的星罗棋布,从一个个小工厂到高科技企业的日新月异,从一座座小型矿井到现代化港口走向世界……无不表现出唐山人艰苦卓绝、栉风沐雨的拼搏奋争的历程。唐山抗震精神将唐山人生存的经验和人生的哲学置放到了一个崭新的伟大人文精神的层次,将永恒的奋争和无私的大爱精神托举到人类生命意义的高度。可以说,正是这种抗震精神使唐山达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建构,人与环境实现了美好和谐。
40年来,唐山在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的双重建构中,尤其重视对人的建构。物质进化、道德退化,物欲膨胀、精神萎缩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矛盾。人们所说的和谐社会就包括物质与精神的高度和谐、人与历史的同步发展。在人生存和发展的世界中,我们更注重的是“人”的发展,更关注的是精神生态。在人类对美好家园的建设中,都是以人性的塑造为终极目标的。在新唐山建设中,唐山始终注重建构一种与物质建设同步、以抗震精神为内核的唐山文化新质,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文化体系。留存和延续抗震精神,是唐山人的一种历史责任,我们要在唐山精神的阶梯上建造好我们这一代乃至我们这一时代的坚实的层次。我们还应该看到,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唐山人的精神生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0年前所形成的抗震精神也在发生变化。固守抗震精神的原在性是一种教条主义,否定抗震精神的现实性则是一种虚无主义。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深化和延展,在抗震精神和现代人性之间架起一座通达的桥梁,使其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类精神接轨。这也是提升我们精神世界这一命题的历史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