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记者在沈阳、长春等地进行了实地探访,探寻代表性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状况。工业博物馆中设置机床馆、铸造馆、通史馆、汽车馆、香港馆等不同主题,以厂房原有形态布局。一方面很多建筑遗存被列入工业遗产保护名单,另一方面部分建筑仍属于企业或者军队,文保部门很难实际管理,这类工业遗产的处境颇为尴尬。在小区的一侧,还保留着一排老式厂房,开发商不仅将这些厂房合理利用,规划成了商业街,还利用老柴油机厂一些机器设备和书籍建设了一座社区博物馆,讲述这里曾经辉煌的历史。然而工业遗产的保护却不同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如何为这些工业遗产找到合适的保护和利用的方式,应是我们更为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机床;工业遗产;厂房;沈阳;富矿;工业博物馆;工业发展;中国工业;工业中心;遗迹
作者简介: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形成于“一五”计划期间。近年来,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因素的影响下,昔日给东北带来富裕和荣耀的部分重工业企业逐渐成为尘封的记忆。记者在沈阳、长春等地进行了实地探访,探寻代表性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状况。
停止的机器 流传的精神
沈阳曾一度被誉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工业中心城市,今天,工业仍然是这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新城市规划布局的推进,不少工厂面临拆除搬迁的命运;然而,一些重要的工业遗产并未随之消失,而是以新的姿态焕发着光彩。
在沈阳市西北部的工业区,“中国工业博物馆”坐落在众多工厂之中。这座工业博物馆并非新建,而是利用原沈阳铸造厂的厂房改建而成,很多原有的大型生产机械依旧陈列在原位,步入其中,仿佛还能听到昔日生产时的机器轰鸣。
工业博物馆中设置机床馆、铸造馆、通史馆、汽车馆、香港馆等不同主题,以厂房原有形态布局。徜徉其中,参观者不仅能够了解辽宁省的工业发展历程,亦能在通史馆中一窥中国工业发展的轨迹。
“一五时期”我国建设的18个机床厂中,有7个就在东北地区。步入机床馆,一股浓浓的机油味扑面而来。偌大的机床馆内排列着很多不同时期、型号各异的机床。
一位已过花甲的老人牵着自己的小孙女在一排排机床前驻足很久,老人不时指着机床为小朋友讲解。他告诉记者,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常年与这些机床为伴,现在退休了,依然怀念那些在工厂流汗奋斗的日子。现在的小孩子对当年艰苦奋斗的事情了解甚微,趁着假期,老人来这里给她讲讲过去的事儿。老人告诉孙女,“机器停了,咱们工人的精神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