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全球知识界迎来了纪念马克思的文化热潮。然而在隆重纪念之余,还应思考:究竟是什么理论品质和精神力量使得“马克思”这一思想形象能够在各大历史节点不断“再现”与“重生”,又是什么使得“马克思”能够持续“在场”,葆有其恒久的影响力与生命力?问题的答案,部分地可以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获得。
关键词:全球化;知识界;马克思主义;对话;
作者简介: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全球知识界迎来了纪念马克思的文化热潮。然而在隆重纪念之余,我们还应思考:究竟是什么理论品质和精神力量使得“马克思”这一思想形象能够在各大历史节点不断“再现”与“重生”,又是什么使得“马克思”能够在一个个时髦热点逐渐冷却之后,还能持续“在场”,葆有其恒久的影响力与生命力?这些问题的答案,部分地可以从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中获得。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与复杂内涵。由此,《资本论》关于人类文明的历史方位与发展趋向的深刻洞见也日益彰显其鲜活阐释力与现实生命力。与《资本论》展开多维度的持续对话,是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的关键路径。“对话《资本论》”具有多个维度、多个层面的聚焦点,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