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1943年 2月,日本当局在虹口设立了“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要求1937年以后抵达上海的无国籍难民,即主要是犹太难民在规定时间内迁入,并实行出入通行证制度。还有一些人——主要是日本人认为,这是日本人保护犹太人的重要举措,二战期间,是上海日本军事当局拯救了犹太难民。1942年 10月,日本外务省编制了一份《关于在华敌国籍人集体生活的相关事宜(草案)》,其主要针对持有日本在华敌国国籍的应当处以拘留处分的人,可以将其集中在一起过集体生活。11月 18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矢野征记给大东亚相青木一男发了一份绝密电报,文中谈了“对犹太人的措施”,其中专门谈到,在虹口建立一个犹太区,使散居市内的犹太人集中居住到那里。
关键词:日本当局;犹太人;犹太难民;上海;虹口;设立;无国籍难民;隔离;集中营;居住区
作者简介:
1943年2月,日本当局在虹口设立了“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要求1937年以后抵达上海的无国籍难民,即主要是犹太难民在规定时间内迁入,并实行出入通行证制度。
对此,目前学术界有各种解释,有人认为,这是日本人为了应付德国的权宜之计;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欧洲战场发生了不利于德国法西斯的变化;还有一些人——主要是日本人认为,这是日本人保护犹太人的重要举措,二战期间,是上海日本军事当局拯救了犹太难民。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或者说是缺少依据的。
日本当局确实曾经制定过“河豚计划”,想利用犹太人开发中国东北,并维持日美关系。但是,这种战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就已经彻底改变。
1942年10月,日本外务省编制了一份《关于在华敌国籍人集体生活的相关事宜(草案)》,其主要针对持有日本在华敌国国籍的应当处以拘留处分的人,可以将其集中在一起过集体生活。因此,从1943年1月29日开始,日本方面开始分阶段将“敌侨”赶入集中营。到了4月,日本当局在上海及其周边设立了8个“敌侨”集中营。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就在日本外务省编制完《关于在华敌国籍人集体生活的相关事宜(草案)》后次月,日本上海当局就计划设立犹太隔离区。11月18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矢野征记给大东亚相青木一男发了一份绝密电报,文中谈了“对犹太人的措施”,其中专门谈到,在虹口建立一个犹太区,使散居市内的犹太人集中居住到那里。目标是将为数约2万名的德国犹太人集中至上述区域,继此之后,再安置白俄犹太人和其他犹太人。集中以后,要加强监视、管理、引导工作,并将之作为军事职责。
1943年2月18日,与将英、美、荷兰等国“敌侨”赶入集中营同步,上海地区日本陆海军最高指挥官在上海报纸和电台发布了《关于无国籍难民之居住及营业之布告》。在日本当局的压力和逼迫下,至6月20日,有5526名犹太人不得不迁入隔离区。最后,大约1.4万名犹太难民被强迫迁入隔离区生活。
由此可见,对上海犹太难民的监管,日本当局采取了类似于对“敌侨”管理的集中居住方式。这也充分说明,日本当局事实上已将在上海的犹太难民视作“敌侨”加以迫害,根本谈不上所谓的拯救。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