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3月 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致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崔立如:这源于我们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坚持,而这一道路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产生诸多积极正面的影响,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它自身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制度的优越性。当前一些欧美国家“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明显抬头,中国坚持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大力倡导利益共同体与合作共赢的理念,并身体力行,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提振信心的积极影响。全球治理是发挥更大国际影响力的舞台,要认识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要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作有中国特色的贡献。
关键词:国际社会;对外交往;崔立如;坚持;中国社会科学报;深化改革;政府工作报告;合作共赢;影响;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作者简介: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致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立足国内改革发展实践与对外交往有何关系?如何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崔立如。
《中国社会科学报》:过去的一年,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力和制度性权力均有很大提升,您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
崔立如:这源于我们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坚持,而这一道路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产生诸多积极正面的影响,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它自身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制度的优越性。
从国内来看,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坚持让政府和市场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和转型稳步推进,社会民生显著改善。从对外交往来看,2016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中国坚持既定方针,既讲原则又务实灵活,更加积极地为全球治理作贡献,展现了“负责任大国”风范;继续建立和提升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朋友圈”越来越大;“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广泛响应。这些都显著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当前一些欧美国家“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明显抬头,中国坚持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大力倡导利益共同体与合作共赢的理念,并身体力行,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提振信心的积极影响。中国和平发展提供的越来越多的事实,有力地驳斥了西方那些以对中国的偏见和怀疑为基础的不实论调。
《中国社会科学报》:因为办好了自己的事,使得中国有了影响世界更深层的动力。
崔立如:是的,在与世界融合不断深入的同时,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不断增强。中国在对外交往方面,独立自主能力比以往更强,更能践行自身的外交政策理念;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同营造“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环境。同时,与世界融合更加深入,意味着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也在增强,形成深入广泛的互动关系和中国发展的内外联动。在这样的内外联动下,立足自身发展才是根本。有了根本性的发展,才可能有持续的、更大的对外影响力。2017年,我们将对体制机制改革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以创新作为发展的拉动力,以“补短板”作为发展的着力点,在深化改革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有哪些途径可以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崔立如:第一,重视总结以往的经验。鉴于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应当更加注意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理论方法。第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好地了解受众。要了解受众方的政治文化和思维方式,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寻找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进行沟通;落实好具体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人文交流项目等,通过实实在在的路径、方式、手段,为双方找到互利共赢的衔接点。第三,随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召开,全球治理获得了比以往更高的重视。全球治理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在投资中注重激发当地的“造血功能”,多做引导性、带动性的投资。全球治理是发挥更大国际影响力的舞台,要认识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要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作有中国特色的贡献。
记者 吕梦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