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与十八大以来制定和修订的其他党内法规一起,充分彰显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努力改造客观世界,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步.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的自我革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核心制定、修订的一系列党内法规,与党章一起为党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供了刚性依据和制度保障。因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党内监督作出了顶层设计,为加强和规范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遵循。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内政治生活;自我革新;改造;党内法规;改革开放;领导
作者简介: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与十八大以来制定和修订的其他党内法规一起,充分彰显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努力改造客观世界,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步,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坚强决心。
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立场,不断运用于自身建设的过程。
1941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自我改造运动。1957年,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际,党中央发起了整风运动,这次运动尽管后来出现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但也涤荡了党内的和社会上的各种错误思想和敌对势力,提高了全党的认识,确保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巩固,政局基本保持了稳定,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政治前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仅次于党章的党内大法形式规定了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原则,第一次把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这个《准则》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起,发挥了统一全党全国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决定作用,成为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保证中国政治稳定的“定海神针”。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着眼于改造主观世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宣誓了我们党根据新的历史任务进行自我革新的决心,彰显了我们党敢于历史担当、完成执政使命、实现党章和入党誓词中的庄严承诺的信心。
党始终善于自我革新
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一再表明,一个政党只有不断进行自我革新,才能保持自身的创造活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改变了社会交往方式和利益格局,人们具有了更广泛的组织方式和利益表达渠道,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政党功能普遍面临严峻挑战的现象。这突出表现为人们通过政党表达利益的诉求降低,党员数量日渐减少,民众政治参与热情衰减,对政党的信任度降低等。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这些政党对自身革新的能力在逐步下降。特别是基于资本主义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前提,导致了这些政党囿于竞争性政治体制,无法从根本上实现自我改造,真正提升指向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