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市场经济和大机械化生产的冲击,使湘绣的保护与传承既面临着重重危机,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关键词:湘绣;新湘绣
作者简介:
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湖南民间刺绣工艺流传久远,曾普遍存在于湖南人民的生活中,大至帐檐、被面、衣饰,小至枕头档、口水兜、荷包,都少不了精美刺绣。市场经济和大机械化生产的冲击,使湘绣的保护与传承既面临着重重危机,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近日,记者在湖南省长沙、益阳等地进行了实地采访。
追溯湘绣发展历程
湖南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李湘树介绍说,用途不同,刺绣题材也有所不同。在神帐等祭祀用品上,常见的有福禄寿“三星图”、“八仙图”等;在堂檐、帐檐、门帘等家居用品上多为“鲤鱼跳龙门”、“鱼龙变幻”、“麒麟送子”、“凤凰戏牡丹”、“喜鹊登梅”、“凤戏牡丹”等吉祥纹样。
“湘绣在清朝末年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湘绣’称谓。”李湘树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湘绣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它在湖南民间原生态刺绣的基础上开始吸取苏绣的优点,转变为专业刺绣。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有专业画师,甚至知名艺术家参与到湘绣绣稿的设计中去,湘绣逐渐向艺术形式丰富的“画绣”转变。李湘树表示,湘绣与绘画并行,其最大的特点是从单纯地临摹古代字画逐渐发展为画师在绣品上直接创作,使现代湘绣在艺术题材创作上有了突破。它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润色”,不但保存了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增加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具有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画与绣的完美结合,文化与艺术的凝练提升,使湘绣从“民俗”向“高雅”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湘绣在国家的扶持和保护下,经历了稳定持续的黄金成长时期,诞生了一批刺绣大师,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湘绣作品。李湘树介绍,这个时期“狮虎题材”、“双面全异绣”的诞生和成熟,使湘绣真正成为当之无愧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