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谈起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海洋政策,人们往往将其归因于小农经济的保守性和天朝上国思想的落后性。重视海洋开放的元朝政权何以亡于海上动乱,不妨从海洋经济政策这一角度予以探讨。
关键词:动乱;政权;海洋经济;海洋;贸易
作者简介:
谈起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海洋政策,人们往往将其归因于小农经济的保守性和天朝上国思想的落后性。其实,除此之外,这一政策还与元朝的灭亡有着内在联系。由于东南海上局势动荡,一度强盛的元帝国最终走向覆灭,这给继之而起的明王朝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重视海洋开放的元朝政权何以亡于海上动乱,不妨从海洋经济政策这一角度予以探讨。
重视海洋之利
元朝是海洋经济颇为活跃的时期。早在统一南方之初,元政府就确立积极发展海洋贸易的政策。攻占浙江、福建沿海后,忽必烈公开向海外诸国宣布:“往来互市,各从所欲。”元廷仿效宋制,在泉州、庆元、广州等口岸设立市舶司以管理贸易,并颁布市舶则法,对禁运物资、博易买卖、关税征收、海舶管理、缉私及违禁处罚等,均有详细规定。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海外贸易之利,元朝还实行“官本船”制度,即由官方出本,委托商人经营,“造船给本,令人商贩,官有其利七,商有其三”。虽然“官本船”的贸易活动仍受市舶则法的制约,照章纳税,但毕竟以制度形式确认了官方直接从事海外贸易的合法性。
渔业和盐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沿海居民赖以为生的传统职业。据《元史》等文献记载,元代海洋渔业相当发达,一些珍稀物品(如鲨鱼皮)还被作为土贡送往大都。东南地区有漫长的海岸滩涂,长期以来就是海盐的主要产区。元朝继承宋代的沿海盐场,积极改进制盐技术,努力提高海盐产量,通过专卖体制,获得巨额收入,“国朝定煮海之赋,倍于前代,邦用是资”。
对于元朝而言,海洋不仅是财赋收入的来源,更是维系王朝生存的命脉。元大都地处华北平原的边缘,集中了众多皇室成员、官僚、军队、市民、手工业者等,本地产粮远不能满足需求。为此,元政府开通了南方港口到大都的海运航线。从东南调运粮食,海运逐渐成为关系元帝国兴亡的“生命线”。时人感叹:“大江以南浮海而至者,岁以数百万石计,公府之储偫、官府之廩稍、宿卫之供亿,至以及京城游食之民,其用至伙而所系甚重者也。”